2006年1月18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十版:浙江潮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低保家庭孩子有了专属心理辅导老师
  最近,宁波海曙区白沙街道办事处20位来自低保家庭的中小学生结识了13位专属心理辅导老师。在白沙街道的组织牵头下,这13位来自宁波大学医学院帮困基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将以结对方式担起这些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除了帮孩子们解答学业难题,志愿者们更重要的工作是帮助他们解除成长中的困惑和烦恼,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以前对低保家庭孩子的关注,都集中在经济方面,其实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白沙街道社会事务科科长邵容真说。白沙街道社会事务科工作人员朱漫雪常年进出低保家庭了解情况,她也表示,与其他家庭相比,低保家庭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自卑、自闭、不合群等心理障碍。
  趁辖区内还没有低保家庭的孩子因心理障碍而出现大问题,街道办事处决定尽快把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列入工作日程。在跟宁波大学医学院帮困基地的志愿者们取得联系后,1月8日,一场专为低保家庭孩子和大学生志愿者举办的见面会在白沙街道办事处举行了。
  为了这次见面会,志愿者们每人都准备了挺有亲和力的自我介绍,每人都自制了“名片”——在裁成统一规格的硬纸板上手写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还安排了趣味游戏。自我介绍、聊天、踩气球……原来一个个低头不语的孩子慢慢绽放了笑容,志愿者们也偷偷松了口气。
  “我理解那些孩子,我希望能用我的亲身经历引导他们。”志愿者之一吕鑫春告诉记者,自己也曾有过自卑离群的经历,是父母的不断努力让他重新鼓起勇气,恢复信心。
  叶瑞勉是第一个接到孩子主动打来的电话的志愿者。那天下午,一个小学五年级女生按照“名片”上的号码打来电话,向她请教一道作文题。最后,小叶在大家的讨论中找到了最理想的答案,给了小女孩回复。大家觉得很开心,因为“孩子们正在敞开心灵接纳我们”。
  本报记者 慕容梦漪